近日,《昆明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发布,昆明市将通过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发挥学校主体功能、提升服务治理水平、多方融合同向发力4个方面措施,规范提升全市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目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党和国家对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始终高度重视。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云南省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昆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市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制。此次,昆明市从4个方面提出16条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强引领 统筹谋划系统推进
昆明市通过强化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领导小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贯通组织体系。整合各部门及社会服务力量,建强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县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分中心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各中小学校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夯实队伍基础。培育专家队伍,成立昆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加强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各县区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每月至少主持开展1次教研活动。逐步扩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例,到2025年全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学比例达100%、小学比例达30%以上。
重视培训引导。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的必修内容,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探索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员ABC三级资格认证,打造专家型、骨干型、通识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加大保障力度。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推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80%以上。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
抓好考核评价。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专项评估与督导。
固阵地 发挥学校主体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升质量和效果,需要多方面、多元化开展课程活动。
提升课程活动质效。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嵌入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托幼机构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中小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年级每2周不少于1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每年举办昆明市“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组织专家进校园活动。
注重多维融通共育。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心”理念,强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办好昆明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搭建美育成果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培养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每年5月开展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每学期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非遗我传承”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到2025年认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2个。
强化家庭教育服务。引导家长(监护人)主动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段起始年级每学期组织1次全员家访,其他年级每学年组织1次全员家访。每学期面向家长(监护人)至少开展2次心理健康专题培训。
实施等级评定试点。开展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级评定,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建设一批合格学校。在市级层面选树正面典型,激励学校创新举措。到2025年,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达200所以上,主城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占比达80%以上,其他县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占比达70%以上。
抓基础 提升服务治理水平
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提升服务水平。昆明市将完善日常服务体系,强化咨询服务,学校心理辅导室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咨询及援助服务;畅通校外心理咨询辅导渠道,向师生家长推介青少年服务热线12355等咨询服务平台。优化建档管理,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1次全员心理健康测评,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对筛查预警学生进行评估定级,实施分级干预。
健全危机干预机制。规范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流程,健全“预防、预警、干预、跟踪”“三预一跟”机制。探索建立“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科教师”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促联动 多方融合同向发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多方协同发力。
《措施》提出,要压实属地责任,强化力量协同。各县区要研究建立融合多元力量、整合各方资源、聚合专业优势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民政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评估监督,公布一批专业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白名单”。民政、卫生健康、文明办、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引导专业社工、志愿者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民政部门要持续加大对“七彩童行”社工品牌服务项目、学校社工站服务项目的投入力度,探索校社联动共育新模式。文明办要积极构建市县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
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宣教监督。宣传部门要会同教育体育部门策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和先进经验宣传。民政、妇联、教育体育、残联等部门要加强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网信部门要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测管理。公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部门要联合打击整治网上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专业支持,增强服务能力。卫生健康部门要指导各地精神专科医院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门诊。2024年内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疾病联系与转介“绿色通道”。发挥好“七彩心医”等平台作用,为青少年及家长(监护人)提供知识普及、健康咨询、就诊等一站式服务。
加大保护力度,守牢安全底线。加强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共创平安校园。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学生自护和自救能力。落实《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