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要守住“家”的防线
“小胖墩”“小眼镜”“小心脏”“小焦虑”……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引发了不少全国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
10月18日,围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全国政协召开第二十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现场有感而发:“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系统,贯穿人的整个发展过程,而家庭更是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防线。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家长教养方式出现‘越界’‘缺位’,他们很爱孩子、却不懂孩子,想教好孩子、却不知如何去教,有时关爱和惩戒出现了失衡。”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说,“不仅如此,唯分数论英雄,也对孩子的其他诉求重视不够。”
在这一点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感同身受,作为一位奋战在教育一线数十年的工作者,他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注意到,不少家长对孩子十分呵护,但也会将自己的意愿投射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这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源头之一。
正因如此,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又将如何形成育人合力,真正织密织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成为与会政协委员探讨的焦点。
“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孟冬梅连用三个“早”字来表达当下工作的紧迫性。
“我们要坚持尽早预防,广泛普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社交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及时甄别、减少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信息传播,持续净化网络空间。同时,也要坚持尽早发现,推动各部门主动报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家庭。”孟冬梅坦言,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不能忽略家庭问题对青少年心理造成的影响。
“建议机制牵头部门将问题家庭中的孩子纳入保护视线,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分级监测预警制度,定期评估其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跟进管理。”孟冬梅说。
“回到家庭层面,我们要多渠道引导家长多陪伴子女,带领或支持子女开展户外活动、实践活动,注重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冲突的能力。”李和平说。
“我们也要引导家庭美育,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美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美育氛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孟艳说,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都是“行走中的美育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接触艺术、陶冶情操的机会,在美的实践中,丰富心理,增长智慧,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家庭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家庭、学校、社会要各自明确责任,既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也彼此融入、凝聚育人合力。”李和平建议,要推进社会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或社区服务站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室。同时,加强家校社协同,一方面,打开“校门”,让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走进校园,一方面,家庭要让教师参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也要多元支撑,共同呵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