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报名网
Vocational Education www.ctpx.org.cn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24-08-13  浏览次数:107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王海燕  郑代汉  李  瑛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关注的社会性难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变化,陕西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由此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批示要求,调研组深入30多个省级单位、7所高校、10个市、61个县(区),召开了200多场座谈会,走访了150多家单位,访谈1800多人。并对陕西省10个样本县区小学五年级至高三的26.36万名学生、9.73万名家长、69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陕西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研共采集陕西有效样本140295份。其中男生占47.42%,女生占52.58%;独生子女占22.02%,非独生子女占77.98%;住校生占30.94%,非住校生占69.06%;农业户口占69.50%,非农业户口占30.50%。大学生数据来自40所高校,男生51.7%,女生48.3%。另收集85起极端事件的个案资料。


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特征检出率所示,3.01%—16.7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在学习压力、焦虑、抑郁和情绪不平衡方面的检出率最高。轻度检出率最高的是学习压力、焦虑、抑郁和情绪不平衡;重度检出率最高的是焦虑、学习压力和抑郁,占比约为3.37%—4.91%。


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检出率分析发现:小学生(五、六年级)最严重的是焦虑(7.94%)、抑郁(7.28%)、学习压力(6.68%);初中生最严重的是学习压力(15.83%)、焦虑(15.17%)、抑郁(12.61%);普通高中生最严重的学习压力(30.34%)、焦虑(25.80%)、情绪不平衡(21.58%)、抑郁(19.55%)。


另外,调研中出现心理问题倾向(严重程度略低于症状检出标准,但已经达到轻度风险水平)的青少年占比较高。其中,具有强迫倾向的占比35.94%,情绪不平衡倾向的占比29.91%,学习压力感倾向的占比28.24%,焦虑倾向的占比24.2%,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倾向的占比23.96%,抑郁倾向的占比23.58%,表明陕西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形势较为严峻,亟须采取超常规措施,帮助青少年度过心理问题高发期,遏制极端事件发展势头。本次调研发现陕西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以下特征:


(一)学业压力大等问题检出率高。本次调查发现,陕西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为学习压力、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6.22%、15.41%、12.62%。访谈中教师们认为,相较之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学业方面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突出。虽然双减政策在宏观层面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学业压力依然存在。


(二)心理健康问题随年级增长有所增加。针对不同年级青少年进行分析后发现,心理健康问题随年级增加而增加。可以看出,检出率最高的学习压力、焦虑、抑郁均表现出小学生低于初中生,初中生低于职高和高中生的特点。高中生的各项心理健康风险特征均高于其他学段学生。最严重的是学习压力过大(检出率30.34%,重度9.04%),其次是焦虑(检出率25.80%,重度8.51%)。


(三)手机成瘾风险随学段递增而加剧。调查显示,陕西青少年有手机成瘾风险的占16.75%,其中有重度手机成瘾风险的占3.28%。对不同学段的分析发现,手机成瘾风险随学段增长而递增,如图6所示。普通高中和职高学生手机成瘾风险高于初中和小学,其中普高学生更为严重。


(四)积极心理健康特征随学段增长而下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主观幸福感,还是积极心理资本,都表现出随着学段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五)大学生焦虑抑郁问题较为突出。对大学生心理症状的调查统计发现,男生11项心理症状(习得无助、适应不良、人际敏感、敌对冲动、偏执多疑、睡眠障碍、进食障碍、躯体化、焦虑症状、恐怖症状、强迫症状)和3项心理危机(精神病性、抑郁症状、自杀倾向)显著高于女生。


(六)极端事件个案特征与原因。综合教育部对各省2021年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通报,总体对比陕西省人数和比例较低(2022年以后教育部不再提供详细数据,因此无法对后续数据进行对比),可见图11、图12。在所采集陕西的85起极端事件中,男生55人,女生31人;大学37人,中小学47人,幼儿园2人,其中初中及高中自杀占比最高。综合上述个案,发现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错综复杂,个案差异大,可能有直接诱因,但深入剖析发现,极端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或累积的结果,难以进行简单的归因。从诱因来看,统计表明,中小学生极端事件发生的首要诱因为家庭矛盾,其他原因有心理障碍、学业压力、情感问题等;大学生极端事件的首要诱因为心理障碍,其他原因有情感问题、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极端事件的发生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引发,即体内激素或神经递质的变化引起心境障碍、器质性病变等,表现为季节性高发;性格特征引发,即易感性、脆弱性高,心理弹性低,自我封闭、内心孤独,处理人际关系不当等,表现为性格内向或自卑的人占比高;心理问题引发,即有心理问题或自杀史,表现为筛查异常个体的自杀倾向。家庭原因包括:教养方式不当激起对立情绪,家长漠视、体罚、过分控制、过度溺爱等造成亲子关系沟通不畅、关系紧张;教育理念不到位错失求助时机,家长缺乏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对心理问题“污名化”认知,导致隐瞒或掩饰学生的心理问题;特殊家庭环境存在潜在长期影响,家庭重要成员缺失、家庭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关爱与温暖,矛盾冲突常态化,就容易对学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和负面认知。学校原因包括: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心理迷茫;校园欺凌对学生身心伤害巨大;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不足,难以满足日常干预;学校教育管理和思政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原因包括:网络信息放大学生负面情绪,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心理变化;社会竞争压力使学生提前背负过重心理负担。总体而言,每一起极端事件的发生背后往往都存在着多种因素,对极端事件的预防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手,群策群防。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使其心理健康风险较高。研究显示,随着学生年级增加,心理问题检出率也随之上升,这与青少年群体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密切相关。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剧烈的变化时期,但是这种变化却并不同步,认知、社会性等心理方面的发展较之生理发展的速度来说相对缓慢,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青少年种种矛盾心理的产生。


(二)体音美劳课程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可见,随着体育课开设频率的增加,学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检出率都有明显下降。音乐、美术课每周开设2次,劳动教育课每周开设一次均伴随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的降低。


(三)家庭情况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对不同父母婚姻状态(正常或非正常,非正常含离异、丧偶、分居)下青少年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下,青少年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健康风险特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手机成瘾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


(四)人际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各种不同类型人际关系造成心理困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特征分析表明,无论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还是亲子关系紧张造成的心理困扰,都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五)手机和网络依赖导致青少年出现多方面问题。本次调查显示,陕西青少年有手机成瘾风险的占16.75%,数据分析表明,手机成瘾与心理问题检出存在高度相关,提示了手机过度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可能产生影响。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一次工作会议,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医疗机构等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二)出台实施意见,夯实各方责任。建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按部门落实责任和任务,指导陕西今后一段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遏制极端事件发展势头。建议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着力拉升底部,办好群众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努力办好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快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由“唯分数”“唯升学”,转向心理健康和创新能力培养。按照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全方位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监测预警机制,预防为主、主动干预,增强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抓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鉴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科学性,在当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每个市选一个县(区),每个县(区)选一个街道(镇),坚持目标导向,集中整合教育、卫生等优势资源,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青少年心理工作模式,形成经验复制推广。借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维度工作模式”、西北工业大学“医教结合新模式”的经验,在陕西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分别选择3-5所,分类开展高校试点工作。


(四)补齐短板弱项,解决突出问题。建议省教育厅牵头成立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指导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科建设。建议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研究成立陕西省心理健康促进协会,负责全省心理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专业培训、咨询师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及督导等工作。


(五)全面强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建议各级机构编制、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要统筹工作力量,调整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处(科)室或中心等,强化编制保障措施,配足配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等。加大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力度,畅通职称晋升渠道。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工作经费,重点支持心理咨询室、精神心理科、心理服务热线、信息化平台等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专业机构经费保障,电视专题栏目制作和播出,编印适合教师、家长、医疗人员及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科普读本。(来源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作者系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海燕、信息联络处副处长郑代汉,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李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报名咨询15971453818/微信同号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报名指南  |  资料下载   在线报名 |   服务时间:08:00-17:30 (周一至周六)

版权所有©中都教育 Copyright © 2019, 邮箱:kaoshiban@126.com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镜像网站 否则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鄂ICP备1901766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402001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