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编者按:2020年4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加强典型宣传,营造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开设专栏,专题介绍各地各高校在落实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做法,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西交利物浦大学成立于2006年,经过15年发展探索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五星”育人模式和学生发展体系。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大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适应新变化,打造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学校以塑造学生的现代化人格特征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为目标,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在内容方面,既面向未来社会,又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设计了自我认知、国际环境适应、压力应对、全球胜任力、跨文化冲突等十几项与学生未来发展及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大力创新,注重实效,主要采取小组讨论法、问题导向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辩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设网络互动心理课程,学生自己或小组创作微课,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开设网络论坛,抛出热点话题,学生参与辩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自身及社会的深度认知,学生学习参与度稳定保持在95%以上。
突出精准性,开展专业化心理咨询和实践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特点,提供类别多样的咨询服务,如针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与行为习惯,心理咨询中心设计特别的“回归项目”,通过群体互助、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拓展人际关系、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累计帮助2000多位留级学生实现再升级。同时根据学生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和需要,开设有关自我探索、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情绪处理等各类团体项目,深受学生喜欢。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与延伸,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实践活动,如举办讲座、读书会、心理朗读者,推出科普文章、电影及视频,举办趣味工作坊等,开展“3·20”和“5·25”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参与师生突破5000人次。
围绕智能化,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响应机制。学校高度重视现代技术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运用,自主研发了大数据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学生大学4年的“专业、选课、考勤、科研和获奖”的学术信息以及“住宿、社团、活动和位置”的非学术全维度信息,对学生行为数据进行维度分析与自动预警,并进行追踪访谈,做到早发现、早关注、早处置,大幅度地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学校积极构建“预防为主+特别干预+应急响应”的防控机制。从新生入校开始进行心理状况全方位测评,对筛查出的中高风险学生及时给予专业的支持与帮助。另外充分调动班级同学、社团伙伴、舍长及其他舍友在第一线的信息预警和支持作用,推出“联络咨询师制度”以及“朋辈支持和预警机制”。
注重可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水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共有13名全职心理咨询师和12名来自其他高校的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专职心理健康老师与学生配比达到1/1460。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与提升,新员工入职后都需要接受为期半年的专属教练培训,专业咨询师每个月参加1次督导,并定期与心理学、精神医学、教育学等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为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心理咨询中心与学生辅导员团队建立“一周一导”和“一案一议”机制。